填空题(2019年湖北省孝感市

即将小学毕业,我们可以用王勃的诗句“海内存知己,____________”与同学告别,也可以用李白的诗句“____________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感谢同学对自己的情谊。

答案解析

天涯若比邻  桃花潭水深千尺

讨论

诗言情:“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?”这两句诗抒发了“七步之才”曹植质问曹丕的满腔悲愤。

诗言志: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____________”的心迹,郑燮借竹抒发自己“____________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志向。

诗言画:“月出惊山鸟,____________”的幽静、“____________,自在娇莺恰恰啼”的热闹,勾勒岀不同风情的春光图。

告诫青年人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,多看到别人的长处,多向别人学习。下面最恰当的一句名言是【 】

将下面四句话填写在横线上,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【 】每天,都有一批含苞的花蕾在等待开放。__________。等到夕阳西沉时,花瓣便收缩起来。①花瓣苏醒似的,徐徐地向外伸张,开大了,开圆了。②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,在人的注视之下迅速完成。③日出前,它包裹得严严实实,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。④可是一见阳光,就即刻开放。

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【 】

下列情境中,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【 】

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【 】________你明不明白,世界变化________不匚这么快。机会不等你,时间不等你,成功不等你……所有的一切都要你自己去追。________你只有一辆脚踏车,你________要立即启程,若等到买了跑车再行动,可能比赛早已结束。

与例句的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【 】例:燕子停在电线杆上,像一个个音符。

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人物与成语搭配不符的一组是【 】

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文有文气,就有灵魂;人有文气,就有气质。“文苑”文学社决定开展“文气从哪里来”的探究活动,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。【 材料一 】 春节期间,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,游客背诵出 《 岳阳楼记 》 ,可以免费领取价值 80 元的景区门票。“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 … … ”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,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。在现场,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。截至大年初六,共 6000 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,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。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 84 岁,最年幼者才 4 岁。【 材料二 】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,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,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,莫言老家屋边的草、地里的菜,都给人揪去了,抠墙皮、挖砖块的也不少,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“文气”。1、《 文苑 》主编打算采用【 材料一 】 发一则新闻,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。2 、莫言的父亲打电话说:真的受不了了,家里墙皮都快枢没了。请你替他们家拟写一条标语,有效引导游客行为。3 、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? 《 文苑 》 主编希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。( 60 字左右)

《两小儿辩日 》 ,两小儿辩斗:一儿以“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”,是因为他认为( ) ;一儿以“旧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”,是因为他认为( )。孔子不能决也。A. 远者小而近者大 B. 近者热而远者凉

登山山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,第一个人刚开始一登几步,感到山陡难,就退下来了,他说:“我是知难而退。”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,气喘吁吁,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,摇摇头说:“还是适可而止吧!”于是,他也退下来了。只有第三个人,在攀登途中,勇往直前,几次跌倒,都爬起来再上,无所畏惧,毫不气馁。最后,他终于登上了峰顶。过了几天,三个人又碰面了。第一个人说:“登上峰顶,也不过那么回事。还是我知对而退好,省了许多力气。”第二个人说:“是呀!所以我适可而止,中途退下,还是明智的。”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,说道:”不过,顶峰上的无限风光,你们是无法看到的。”1. 文中形容登山时感到困难就退缩下来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。2. 文中形容登山过程中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。3. 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( )A. 动作描写 B.外貌描写C. 语言描写 D. 心理活动描写4. 在朗读“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,说道‘不过,顶峰上的无限风光,你们是无法看到的’”这句话时,应用的语气是( )。A. 惊讶、吃惊 B. 生气、愤怒 C. 自豪、喜悦 5. 听了这篇短文,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?

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【 】。

关于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【 】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落无声湿桂花。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

《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》 描写的是我国传统佳节________时的情景,诗句“玉颗珊珊下月轮,_________________ ”中的“玉颗”指的是“__________”。描写我国的传统佳节的诗句还有很多,如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”等。

对《泊船瓜洲》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【 】。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

天游峰的扫路人(节选)老人摇摇头,伸出了七个指头,然后悠然地说:“按说,我早该退休了。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:喝的是雪花泉的水,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莱,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,而且还有花鸟作伴,我能舍得走吗? "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: " 30 年后 ,我再来看您!"" 30 年后,我照样请您喝茶!”说罢,老人朗声大笑。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,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,又悄悄地落回原处。这充满自信、豁达开期的笑声,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。1. 联系上下文,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。悠然( ) 清爽( ) 伴随( )2.“我能舍得走吗?”把这句话换成肯定的语气,但意思不能改变。3. 用“___ ”在文中画出老人离不开这里的原因。4. 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“我”对老人的_____。A. 敬佩和祝福 B. 重视和不舍 C. 爱戴和赞美5. 语段中的第 3 自然段_____次写到老人的“笑声”,从笑声中能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、_______的老人。

养书与学书① 我那偏远乡村老家的父老乡亲个个都喜欢书。② 村里人把看书叫作“养书”,把上学读书叫作“学书”。在外求学那些年,每次回家,街坊邻居就会问:"‘学书’回来了呀?”烘烤食用菌的邻家叔叔、牧牛的大伯都要我带本书给他们“养”。③ 村里自古就有“养书学书”的传统。大族家训里就写道:毋断书香,毋习游荡,毋好斗狠,毋事争强,毋以少犯长,毋以强凌弱。④ 现在,村里还沿袭着“周岁抓阉”的习俗:在娃娃周岁那天,在厅堂铺一块红布,红布正中放豆一竹篮,篮里装上毛笔、算盘、书和红蛋。仪式上,大人引导孩子爬向竹篮,看看娃会拿起什么。拿笔寓意写得一手好字,拿算盘寓意能说会算,拿书最好,寓意日后金榜题名。谁家娃娃如果拿了红蛋,这蛋就会立即被扔出厅堂,表示“快滚蛋”,然后让娃在剩下的三件里再抓一次。这样的仪式寄寓了乡亲们对“学习”的殷殷期盼。母亲说,我周岁时,第一个去抓的便是书。可我到了上私塾读书的年龄,却隔三岔五需要父亲拧着耳朵拽着去。⑤ 所幸父亲不只会拧会拽,还会讲, ________________(疾风骤雨 和风细雨)地吹耳边风。他没进过几天学堂,但记忆力出奇地好,满脑子都是故事。这些故事,有些是他听来的,有些是他到周边村子看戏看来的。他讲的《薛仁贵征东》《穆桂英挂帅》里的不少故事,我至今都还有印象。听着听着,就对故事产生了兴趣,听着听着,就对私塾学堂不再______(抗拒 拒绝)。⑥ 有一次,父亲去几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,回来时,带回一本没有封面的黄皱皱的小人书。他欣喜若狂地递给我,说这是他特意向人讨来的好东西,要我好好看,好好保管。不看不知道,一看我就被书中的插图吸引了。虽然后来这本书遗失了,甚至我连个书名也记不清,但那种对书的喜爱之情,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动。渐渐地,父亲养成了讨书借书买书的习惯。有一次,他从外地回来,特意给我买了一本 《 新酬世书信大全 》 ,特意把私塾老师请到家中教我。这本书现在依然占据我书橱的醒目位里。⑦书香不断,水涨船高。我不再满足于父亲的讨书借书买书,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并付诸行动。邻村的一位堂哥参加运动会得了第三名,奖得一本 《 燕子李三 》 的小人书。得知消息后,我徒步十里羊肠小道,特意去他家里解馋。学会骑自行车后第一次出远门,就是往返七十里崎岖的山间小路,到乡镇所在地的供销社购买 《 新华字典 》。⑧ 凭借对书的渴盼和冲劲,我成了小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师范生。每学期放假回家,我又多了个“学书哥哥”的称呼。村中娃娃们在大人的教导下,都热情地叫我“学书哥哥”。我爱这清凌凌的称谓,又恐一不留神就会负了声名。多年来,我始终以此敦促自乙毋断书香,不能懈息。(选文有侧改) 【注】毋:不要。1. “毋以少犯长,毋以强凌弱”中“长”的读音应该选择哪一个? ( zhǎng cháng )请用“ √"标出。这个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2. 读第 ⑤ 自然段,在括号里选树合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。3. 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。对于村里人重视读书这方面,文中写了两件事: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对于父亲重视对“我”的教育这方面,文中也写了两件事: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4. 第 ⑦ 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,在文中的作用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这样的句子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5. 烘烤食用菌的邻家叔叔、枚牛的大伯都要我带本书给他们“养”。邻家叔叔、大伯都要我带本书给他们“养”。比较这两个句子,改动后省掉了什么?联系上文,想想这样改合适吗?为什么?6. 结合生活实际,说说你对“毋断书香,不能懈怠”的理解或做法。

阅读下面课文《匆匆》节选段落,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。于是——洗手的时候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;默默时,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;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,伸出手遮挽时,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;天黑时,我躺在床上,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,从我脚边飞走了;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,这算又溜走了一日;我掩面叹息,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。1.作者在描写时间怎样匆匆流过时用词不同,如“过去”“跨过”,请你从文中再找出至少三处类似的词语,先用横线画出这些词语,再联系这些词语,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。(3分)2.根据下面的重点语句,分析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。(1)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,伸出手遮挽时,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(2) 我掩面叹息3.作者通过吃饭、洗手等生活细节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得匆匆。回顾你的校园生活,仿照节选段落,从不同方面写一写小学时光的匆匆而逝。